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的精神与内涵

    将自己证得的所知所见,不厌其烦地传授给无论是出家在家弟子、或是外道婆罗门、或是天龙八部等芸芸众生,教他们如何厌色、离欲,以断其攀缘外境之妄念,以证得大自在解脱的涅盘境界。   综观本经,我们可将其...远离边坐,精进禅思,慎莫放逸,令后悔恨!此则是我教授之法。」   二、自力的:   完全是由自己做起,自己求解脱,听闻佛法,是自我思维解脱之道,而非去攀缘外力以获得解脱。如第二六六经中那位智者一样...

    郭守仁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5440241.html
  •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

    吃、要喝,却永远吃不饱,永远在饥渴之中。那种永远满足不了的贪欲,就叫 “饿鬼爱”。  攀缘不舍饿鬼爱,使我们百劫千生轮回六道。譬如今世互为母女,来世不一定还是母女,下辈子或互为主仆、互为人畜,彼此奴役...资粮和福报,若能把这经验提升扩大,把善意布施回向出去的话,是了不起的事情,是极大的善业。但是我们若攀缘饿鬼爱不舍,就一定要去贪功受福德。这一贪功受福德,便成了饿鬼讨债时的账本,立刻把施受的关系变成了...

    黄胜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1942009.html
  • 净业赋

    清静。感外物以动欲,心攀缘而成眚。过恒发于外尘,累必由于前境。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怀贪心而不厌,纵内意而自骋。目随色而变易,眼逐貌而转移。观五色之玄黄,玩七宝之陆离。着华丽之窈窕,耽冶容之逶迤...怡。美目清阳,巧笑峨眉。细腰纤手,弱骨丰肌。附身芳洁,触体如脂。狂心迷惑,倒想自欺。至如意识攀缘,乱念无边,靡怀善想,皆起恶筌。如是六尘,同障善道。方紫夺朱,如风靡草。抱惑而生,与之偕老。随逐无明,...

    梁武帝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5544989.html
  • 借香讲述的佛法

    明朗,没有私心、愚痴等种种无明的障碍,始终以慧心照破无明,观照自性,不造诸恶,广修众善,且在修善之时心中亦无执着与挂碍。)  四、解脱香:自心无所攀缘,不思善不思恶,自在无碍,名解脱香。(万缘放下,不仅放下恶,而且连善也放下,心性了无挂碍,空净自然。)  五、解脱知见香: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,不可沉空守寂,即须广学多闻,识自本心,达诸佛理,和光接物,无我无人,直至菩提真性不易,名解脱知见香。(自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949199.html
  • 六根----修行的切入点

    、宁静、安住于当下所发生的现象。收摄并不妨害日常生活,且对我们的心有适度的防护作用,不致因为攀缘尘境而生起种种烦恼。  其次,依于六根也可以修习智能:就在六根对六境生六识的当下,现观其无常变化、因缘...就是它的因缘。也就是说:金戒指不仅仅是金戒指而已。  由于六根对六尘生六识的观察,确认无常、缘起的事实,知道其中没有固定性、绝对性、单一性、实体性,诸法无自性,空寂无我。心不执取,戏论、攀缘止息,不贪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849589.html
  • 六根——修行的切入点

    并不妨害日常生活,且对我们的心有适度的防护作用,不致因为攀缘尘境而生起种种烦恼。  其次,依于六根也可以修习智能:就在六根对六境生六识的当下,现观其无常变化、因缘和合;这不是想象、推测,而是实际的观察和...金戒指而已。  由于六根对六尘生六识的观察,确认无常、缘起的事实,知道其中没有固定性、绝对性、单一性、实体性,诸法无自性,空寂无我。心不执取,戏论、攀缘止息,不贪不瞋,自在、平静,这就是修习六根法门的...

    黄国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854535.html
  • 恭读〝憨山大师梦游集〞笔记〈三〉

    故不知其病根所在。以水火相违,四大交攻,是为身病;妄想攀缘爱憎取舍,是为心病。然身病药石可治,而心病则无药可治。佛为世医生,及调治众生心病,种种方便,究竟单以觉破妄想无性,为回生妙药。  五、不怕有病...自然不会让它太过嚣张,也就不至于攀缘造业,如此心病当可疗治才是。  只不过,凡夫俗子的我们,若想时刻把握念念觉醒,是相当不易之事,虽然佛陀告诉我们,人人皆有清净的觉性。但无始劫来的轮回习染,又岂是...

    释戒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3163265.html
  • 佛教认识论

    对象与可能 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基点展开对人和事物的分析,它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复合现象,是人的认识器官攀缘、接触外境而产生的结果。这就是“依根缘境生识”说。  佛教所谓“根”是指人体的器官、机能或能力,...因此,以上认识的三方面因素实际上都是相互攀缘的,哪一方离开了另一方都将不复存在,即任何一方都没有独立的自性。比如大乘佛教就明确提出“万法为识”、“唯识所变”的思想,从主客一体的角度强调一切存在都是主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469837.html
  • 佛法与现代人的“心病”

    业,业起于心。《维摩经?问疾品》说疾病从妄想颠倒诸烦恼生,从执“我”而生,从有攀缘生,欲除疾病,须以二无我的正见断除烦恼、妄执、攀缘之“病本”。藏传佛教《四部医续》之一《论述医续》说:所有疾病的根源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374873.html
  • 古人德行的典范----慈清

    入深居。’ 9、富上法师住在益州的净德寺,白天放着一顶大斗笠在身旁,坐在道路旁边读经,从来不攀缘。因为马路很安静,来往的人很少,所以他没什么收获。有人问他说:‘师父!您为什么不到城里人多的地方去化缘呢?’他回答说:‘我只要一两文钱就能够维持生命了,何必再去攀缘呢?’陵州的刺史赵仲舒是一位很苛酷的官吏,听到这消息后,不相信天下有这么多轻名利的人,所以特地去探他。赵刺史骑马经过,故意掉下了一大串钱。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475144.html